连日来,本报连续报道披露汽修市场黑幕,引起广大用户强烈关注。如何才能防止掉进消费陷阱?16日,本报记者应邀参与录制羊城交通台315特别节目,与有关专家及律师一块为用户支想办法。
对于汽车维修保养环节的宰客现象,汽修专家辉师傅提醒:用户要拥有基本的用车知识。对修理职员列出的待修项目,应该逐项剖析查证,需要修理职员详细说明缘由和问题表现,凭着我们的经验和驾驶感受,其实可以辨别不少谎言。 防止小病大治的陷阱。除此之外,监督修理过程也很重要,尽可能现场观看修理职员的操作步骤。
律师范永志觉得,汽修时,用户应注意保留证据材料(通过拍照、录像等方法),采集书面、实物等证据。对于故意欺诈的,买家要举起法律武器,需要欺诈者承担相应赔偿。
jiazhao6.com